地心说,又名天动说(Geocentric model)。公元2世纪时它被体系化了,是地动说对应的学说。该学说是一种认为地球位于宇宙中心的地球中心说,人类则住在半球型的世界中心。从13世纪到17世纪左右,地心说也一直是天主教教会公认的世界观。下面历史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许多的学者就对宇宙的构造开始有其他的想法了。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提出位于宇宙中心的地球周遭全天体公转的想法,提出地球正是宇宙中心自转的想法、太阳不是宇宙中心,提出正在自转公转的想法、位于宇宙中心的太阳绕地球公转的想法。
天动说,在宇宙中心有地球,包含太阳全部的天体大约1天绕地球公转一周。但是,太阳和行星的速度不同,考虑根据这个,在不同时期看得见的行星都不同。有叫天球的硬邦邦的球,这包括地球和太阳、行星的全部天体。后考虑恒星应该是天球沾上了天球开的细小的孔,除天球以外的光泄漏都能看得见。所有变化只在地球和月球之间发生、声称比这个远的天体,永远地变化只是重复定期的运动不来临。
天动说不是仅天文学上的计算方法。当时的哲学和思想被加入。因为神在宇宙中心安置地球这个人类住的特别天体。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同时,也是全部的天体的主人。全部的天体是地球的,以跟着主人的形式运动。在中世纪欧洲作为把当时亚里士多德哲学作为那种体系的骨架,并汲取了的中世纪基督教神学上公认的东西,天动说被看作了正式的宇宙观。在14世纪但丁发表的叙事诗神曲天堂篇,说月、太阳、木星等等的各行星同心圆状包围地球的周遭。
地心说历史原因
1、星体绕着某一中心的匀角速运动,符合当时占主导思想的柏拉图的假设,也适合于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易于被人们接受。
2、用几种圆周轨道不同的组合解释、预言了行星的运动位置,解释了行星的亮度变化,这与实际相差很小,相比以前的体系有所改进。
3、地球不动的说法,对当时人们的生活是令人安慰的假设,也符合基督教信仰。
地心说被淘汰
地心说中的本轮——均轮模型,毕竟是托勒密根据有限的观测资料拼凑出来的,它是通过人为地规定本轮、均轮的大小及行星运行速度,才使这个模型和实测结果取得一致。但是,到了中世纪后期,随着观测仪器的不断改进,行星的位置和运动测量越来越精确,观测到的行星实际位置同这个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偏差,就逐渐显露出来了。
但是,信奉地心说的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这是由于地心说本身的错误造成的,却用增加本轮的方法来补救地心说。起初这种办法还能勉强应付,后来小本轮增加到80多个,但仍不能满意地计算出行星的准确位置。这不能不使人怀疑地心说的正确性了。
到了16世纪,哥白尼在持日心地动观的古希腊先辈和同时代学者的基础上,终于创立了“日心说”。从此,地心说逐渐被淘汰。地心说之所以会被突破,是因为地心说的创始人和拥护者没有把地心说的语意和内涵无限扩大(在天体运行的阐述中毕竟还有非地心说的存活空间,即地心说能被“证伪”)。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25752.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